大发体育平台

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学习时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4.02.23

深圳市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从制造大区加快向制造强区迈进过程中,依靠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坚持工业立区、制造业强区,以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宝安始终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安的制造业以来料加工为特征的“三来一补”起家,逐步演进到以自产产品为主的“三资”企业,再从跟随制造向自主研发设计升级。到21世纪初,宝安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积累了雄厚的制造基础,体系完整、链条完备、配套齐全、生态优越。宝安电脑硬件和手机零配件曾经一度占到五成的市场份额,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

近年来,宝安始终将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在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生态优势、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抓龙头、建平台、推园区、出政策、强功能、优环境,连续5年出台区委一号文件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制造业高产发展计划,深入实施“5+1+5+N”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战略,补齐发展短板,挖掘增长潜力,提升产业能级,全方位推动宝安产业高产、高效、高质量发展。GDP由2020年的3847亿元增至2022年的4702亿元,净增855亿元、增量排名居深圳全市第二,2021年、2022年两年平均增长7.3%。2023年,宝安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202.01亿元,同比增长8.5%。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宝安依旧保持持续的增长活力。

2023年,宝安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链主企业、百强、300强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6.1%、5.9%。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0%。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5.15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高速增长4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宝安在“全国百强区”排位连年跃升,从2021年的全国第八,到2022年全国第五,再到2023年全国第四,划出了一道逐年向上的成长轨迹。宝安区内聚集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挺起了宝安制造的“脊梁”,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

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宝安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明确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作为“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总抓手,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将来宝安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湾区职训中心赋能明显,“宝安智造”成为全国品牌。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空间是发展的基础。在土地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宝安把工业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以保障,强化“亩产”意识,加快产业空间提档升级,让“低产田”变成“高产地”。实施“空间倍增”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一批“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鼓励一批园区开展低效用地产业提容,支持一批老旧产业园区整治提升。实施“长租稳租”优质企业扎根行动,清退腾挪租赁国企集体物业的低效企业,释放优质产业空间,支持长租模式,保障优质企业稳定用房需求。探索企业联合拿地、拓展产业空间。2022年宝安区首宗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联合用地,以“带产业项目”方式挂牌出让,该联合基地项目获得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底价出让,联合深圳用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等修正系数叠加优惠,成交价相当于市价的3折,为企业节省拿地资金3050万元。推出“一带两心四片”重大空间发展战略,明确打造燕罗湾区芯城、石岩湖科创城、新桥东先进制造园区、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四大先进制造业片区,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架构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土地空间的瓶颈,拓展产业空间,宝安率先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向天空借地。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全至科技创新园,是全国首个“工业上楼”项目。按照“厂房+写字楼”复合标准,集研发办公、高端生产、生活配套于一体,将工业空间从原来的5万平方米拓展至15.5万平方米。位于新桥街道的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是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这里正在建设大片十几层至二十几层的现代化智慧型工业楼宇,园区制造业空间面积将得到超过10倍的增长,制造业的层级和产业品质也将大幅提升。

宝安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预计可提供超过500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生产空间。通过“城市更新+产业提容+土地整备+优质产业空间供给”等多种方式,宝安及时解决了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让“好企业好项目在宝安一定有地可落”。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高能级创新体系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宝安区近年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驱动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打造高质量创新平台,厚植创新的土壤。2021年以来,宝安全面实施“十大创新载体建设工程”。以燕罗湾区芯城、石岩湖科创城两大片区为抓手,共23.5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基本形成了“一街道一重大创新载体创新格局”。目前,宝安全区共有创新平台634个、“科技桃花源”108家、国家级孵化器2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7个,“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创新集聚区—科技生态城”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

二是培育高端研发机构,搭建孕育科技创新的载体。近些年,宝安启动了“十大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工程”,支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推出了支持百微米及以下的超薄芯片加工的临时键合材料、建成全国首个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材料“理化—检测—中试—验证”全闭环平台,新落地大发体育平台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区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超过44万件,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引进高端人才,积蓄推动创新的资源。2021年以来,宝安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建好用好宝安人才园、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海归岛”等10个人才服务平台,加快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2018年至2022年底,宝安引进各类人才超13万人,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07.58%。仅“海归岛”就累计吸引142个海归创业团队入驻,吸纳投资超2亿元。

当前,宝安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200家、连续七年居全国县区第一;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9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11家,均为全市最多,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8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预计到“十四五”末,宝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将超4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9000家,实现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拓展、单一企业创新向行业联合创新升级。

坚持政策激励、服务保障,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涵养高质量企业梯队

长期以来,宝安致力于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高端企业、高端要素和高端资源。一是出台“1+3+ N”产业政策体系,制定惠企助企政策白皮书,根据企业能级和规模分类出台链主、龙头、骨干、成长、核心、新锐等企业分类支持政策,实现不同领域政策间的耦合发力、叠加释能,实现大、中、小、微企业惠企帮扶全覆盖。二是在深圳率先制定“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搭建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全区局、处级干部全部下沉到企业服务一线,实现全区“四上”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累计走访企业5.58万家次,收集诉求5247件,是2022年诉求量的4.3倍,已办5157件,办结率为98.3%。三是搭建面向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香港打造湾区职训中心,揭牌湾区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培育,选树评定宝安工匠,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住房保障提质增效,让每一位工作生活在宝安的企业家都留得下来、住得舒心。

优质的服务吸引广大企业家、优质企业竞相落户,原有企业蓬勃发展。2023年,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12.3万家,同比上升40.3%;总量达93.4万家,全市第一,被誉为“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

如今,宝安区5.45万家制造业企业、5117家规上工业企业分片集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大如明月”、中小企业“群星闪耀”的企业雁阵梯队初露峥嵘,共同成为驱动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原文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2月23日08版)

原文链接:[学习时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

编辑:胡艺丹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