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平台

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改革报]程国强:加快建立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来源:中国改革报
时间:2024.02.23

种粮比较效益低、挣钱难,甚至需“倒贴”,是当前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稳面积、稳产量面临的严峻挑战。

种粮收益之所以低,是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首先,种粮成本持续上涨,不断挤压种粮利润空间,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化肥等农资投入成本上涨速度快于粮价上涨幅度,加之人工、土地成本不断增加,使种粮成本不断提高。根据农本调查,自2004年至今,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平均投入费用由104元/亩增至245元/亩,累计增长1.36倍,但粮食亩均产值由592元/亩增至1166元/亩,累计仅增长0.97倍;亩均土地成本54元上涨至239元,上涨3.43倍。种粮不仅不挣钱,甚至会亏本。如黑龙江主产区目前粳稻种植每亩净利润为-112元,大豆种植每亩净利润为-193元。

其次,种粮收益支持机制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业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为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但面临新形势,这些政策措施亟待完善优化,并形成系统、有效的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一是补贴强度较低。如目前许多地区各类政策补贴合计亩均不足100元,而粮食种植的农资等直接成本亩均500元~600元,仅能补偿直接成本的20%,难以发挥政策的保本兜底作用,对保护种粮积极性作用有限。二是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有待提高。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土地承包户为主要补贴对象,并没有根据种粮实际情况进行补贴,基本成为与种粮脱钩的普惠性补贴。三是政策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需进一步完善。如目前设计出台的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是对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稳定农民种粮预期的重要政策创新,但如何更加有效发挥保险政策的作用,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绩效,还需在政策性保险制度框架上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

再次,土地资源禀赋的约束。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小,粮食分散化经营、细碎化种植特征显著,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难度大。目前,我国承包耕地的农户有2.2亿户,其中粮食种植农户超过1.5亿户;户均承包土地7.1亩,地块数却多达5.7块,且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决定了粮食生产效率低、增收难。

新形势下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必须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构建综合、系统、有效的种粮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形成“政策保本兜底稳预期、市场提质优价促增收、科技节本增效提效率”的基本机制。

(作者程国强,系大发体育平台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原文刊载于《中国改革报》2024年2月23日第04版。)

原文链接:[中国改革报]程国强:加快建立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编辑:胡艺丹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