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体育平台

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喻国明:革新传媒产业 由体制出发
时间:2005.04.05

综观2004年的中国传媒业,一些优质传媒企业也纷纷赴美赴港上市,传媒产业看似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但在业界享有“中国传媒军师” 、“泰斗之誉”的现为大发体育平台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在接受《品周报》记者专访时却直指中国传媒产业发展面临的生存危机和体制瓶颈。

  从实践出发研究传媒业

  追忆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喻国明教授接受《品周报》记者专访时,袒露自己成为当今传媒泰斗的两次影响深远的转型,他意味深长的告诉记者,“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来说,从小接受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就是报效祖国,具备责任心的思想根深蒂固。”他说,那时的想法是比较理想化的,乃是一种人生信念,追寻“改革”已成了一个习惯化的符号,说起来也算不上崇高。

  不过,对于他今天能够走向传媒实践研究的的高峰,喻国明对自己经历的两次转型记忆深刻。上世纪80年代初,新闻研究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全面研究,当时在给全国受众做调查时,发现人们对新闻和新闻职业理解还不够。特别是在1983年、1984年喻国明读研究生时,对别人的学术研究及学术成果特别感兴趣,他那时的感觉就是,看了50篇文章的时候,就觉得很有用、很充实”,然而当看了500篇的时候,就觉得里面的思想重复、罗嗦,理论和实践性也很差,几乎没有指导意义,而新闻理论研究特别讲究新闻的实践性。

  喻国明认为,中国就是基于缺少新闻实践研究的经费,因此才难以获得成功,这门新闻实例性理论研究,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就像盖房子,先要打好坚实的地基,才能往上面添砖加瓦。自从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便一改以前只从书本和文献中获取资料的方式,开始结合实践进行学术研究。

  喻国明另一次转型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当时关于新闻改革、实践和探讨的热情不亚于今天,但大都是说教形式,在现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无力。那种不切实际的研究成果属于高屋建瓴,一夜之间就有可能被现实推翻。走进90年代的时候,人们的观念逐渐解放,开始深入思考传媒业的发展蓝图,甚至有人主张传媒业不在于没有蓝图,而在于现实执行的力度,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喻国明就进入当时的《北京青年报》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北京青年报》的发展方向,力求把中国传媒的力量做大、做强,用实践力量来推动传媒前进。他在访问中强调最多一句话就是“现实的推动媒介发展。”

  当今传媒产业危机四伏

  中国整个传媒产业所面临的危机问题,一直令喻国明担忧,他告诉记者,实际上,传媒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当中国的传媒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陷入一种不作为、业务停滞等困局和危机中。这是体制存在的缺陷所制,现在最重要的是努力使传媒主管部门认识到体制转型的必要性,以及解决好传媒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

  喻国明认为,由于媒介有巨大社会权力和凝聚力,而且在以前传媒主要是从社会安全方面来考虑问题的,所以希望通过传媒实践来解决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媒产业受行政力量的左右,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媒产业开始掀起集团化的浪潮,但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企图使用行政力量去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而不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传媒市场的发展。喻国明认为,行政力量下的集团化发展只是采取权力扩张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成效快,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符合传媒业的发展逻辑。传媒产业真正的发展逻辑应该是通过做品牌、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式来做大、做强。

  喻国明还强调,行政力量下的传媒发展的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域问题,比如在广州的传媒以前只能在珠三角一带活动,然而随着传媒的发展,跨地域的传媒合作已经愈加强烈,而这种情况并非地方行政力量所能做到的。行政干预势必阻碍传媒产业的正常发展,同时,行政权利扩张最关心的是信息安全问题,并非成本和资源。

  传媒产业在变革中谋发展

  喻国明说,“我们的研究方向也是随着传媒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而有变动,比如以前传媒产业的专业知识不完善,我们就通过研究提供专业的知识;当传媒产业市场资本不足时,我们就研究资本这个问题;当体制和规定限制传媒发展时,就研究停滞不前这个问题。”

  “比如说中国传媒产业出现碎片化的经营现象时,就需要上、中、下游资源的整合。假如传统媒体涉及到一个新兴媒体的领域,必然会产生传媒产业化竞争,实力不足的就会退出传媒市场,实力雄厚的就发展为规模竞争。”喻国明教授如是说。

  他举例分析,以前的报纸也就24个版,而现在的报纸有100多个版的并不鲜见,如果还只是十几个版面,竞争力就不行,虽然版面不是传媒竞争的唯一因素,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喻国明认为目前的传媒呈现三种发展模式,第一、如同滚雪球一样,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和资金实力做大做强;第二、当市场的力量远远大于滚雪球的速度时,媒介市场就需要提升,此时就开始走集团化或者专业化的道路,比如,现在一些省级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同时也在其它电视台播放,实现资源共享;第三,传媒业必将走向合、竞时代,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那么就会强迫你去打破传统的体制,只有打破传统的体制,传媒产业才会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对于当今“经济泡沫论”盛行的局面,喻国明坦言,传媒产业是否存在泡沫一说,答案并非明确的,所谓“经济泡沫”是指市场值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资本运作之后远远超出市场实际的价值,事实上目前的传媒业还不存在泡沫的现象。

  虽然现在中国的传媒产业对外资的介入条件相比以前放宽了一些,但是最高也不会超过10%,怎么能说产生泡沫了呢?亦存在个人投资传媒产业、出现烧钱后,又不见成效的现象,然而,但是就整个传媒产业而言,至少目前还没存在泡沫,他认为整个传媒产业甚至需要一点点泡沫,以示活力,如果真没泡沫就像一潭死水了。

  目前,媒介投资人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传媒的体制还不了解不够,投资传媒的时机还不够成熟,现在整个传媒市场对投资人来说还是“准传媒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喻国明指出,现今中国的传媒单位并非纯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体也不是整个市场,中国传媒市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路还尚远。

  传媒尽责增强公信力

  说到传媒业的公信力现在是高了还是低了的问题,喻国明表示,以前的媒介没有起到公信力的效果、常处在失职的状态,比如文革前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信息,我国传媒界是经过很长时间才报道。他认为,传媒有无公信力,关键是看执行力度,是否尽到社会责任。比如,该说的不说,该报的不报,延误了最好解决问题的时机,那么,传媒的公信力就会遭到质疑!

  喻国明还告诉记者,关于传媒公信力的研究是去年年底国家给予的一个最新的研究课题,传媒是否真正具有公信力还要从公信力的评价体系来看,人们对传媒的信任度高未必正常,比如萨达姆政权时代所控制的传媒,代表的是管理层的利益,而老百姓当时的信任度也很高,结果对传媒的评价就失去客观。

  现在的老百姓对传媒怀有敬意,但同时,也要求传媒有更多的服务内容。
喻国明最后表示,公信力的高低跟文化差异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文化差异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所以公信力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数据来说明,中国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体系也会因为各民族文化差异而形成多样性的评价格局。


  喻国明档案

  喻国明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89年获得大发体育平台博士学位。现为大发体育平台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大发体育平台舆论研究所所长及《新闻学论集》主编。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2004年底出版三本最新著作《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

  来源:品周报

http://xz.blogchina.com/14/2005-04-04/20835.html

(编辑:潘宏伟 吴辉江)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