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银企对接解难题:含山县中小企业贷款剖析
安徽银企对接解难题——含山县中小企业贷款剖析
2006年04月24日安徽日报4月24日讯 眼下,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制约了彼此的发展。而含山县通过银企对接的形式,组织县内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深入到县里中小企业,通过加强交流,推介项目,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含山县各家金融机构已拿出贷款余额达17亿元的信贷投放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一计划比去年全年贷款余额增长了2.5亿元。
中小企业缺资金
用“嗷嗷待哺”来形容目前含山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渴望,是最贴切不过的。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在完成固定资产投入后,流动资金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企业正处于“扶一下海阔天高,退一步一落万丈”的境地。
民生瓷业是含山县一家靠社会融资500万元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几年来企业总投入达1300万元,生产釉中彩、釉上彩等高档瓷件,年产值3500万元,并解决了500多人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董事长彭友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流动资金不足,因为高档瓷在销售过程中沉淀大量资金,而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购进又要靠流动资金来支撑,目前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500万元,而对韩国以及国内各地纷纷传来的订货合同,彭友才无奈地说:“我现在是早上吃了中午的饭。”
和彭友才一样着急的还有运漕酒厂董事长王传山、振华棉业董事长周先奖等中小企业家。王传山说:“白酒质量要想上去,必须延长发酵时间,这需要靠大量的流动资金来支撑。”
体制造成贷款难
2005年含山县各家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余额14.5亿元,其中只有7.63亿投放到企业,而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不足亿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少金融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是体制造成的,因为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普遍上收,信贷准入条件更加严格,县级支行办理贷款要经过市、省等多个环节把关和审批,加上银行系统存在的抓大户、抓优质客户,抓大项目投资的信贷营销策略,使中小企业愈发感觉“贷款难”。
“银行肩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发展的双重重任,不是不愿贷款,而是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存在不足。”含山县人行施文胜行长说,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规模小等问题,加上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失真,使银行不敢投放贷款。含山县农发行行长晏星杲告诉记者,今年市农发行下达给县行贷款余额月均增加3600万元的任务,全年达4亿多元,感到压力很大。如何选择符合农发行贷款要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工作。
含山县的一些商业银行负责人还认为,现在中小企业都把眼光盯在银行贷款这一条路上,而对金融系统诸如企业债券、信托资金等渠道融资的新业务了解不多,当然金融机构自身在宣传、推介上也还存在不足。
政府搭台谋“双赢”
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也使含山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产生了不少感触,一方面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迫切需要发展,另一方面银企双方在信息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银企对接时,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看到8家金融机构负责人一道上门明显自信心不足,有的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好,而一些银行负责人连该县唯一的省级开发区——林头工业园区都不知道在哪里,这更让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感到银企对接的重要性。
银企对接的成效也使含山县政府明确了方向,含山县从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着手,县里和金融机构都相应成立了银企对接办公室,县里由县经贸委抽调专人办公,每月向金融机构发布中小企业和招商引资新上企业的信息,使金融机构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跟进。与此同时,该县结合“信用含山”建设,严厉打击中小企业逃避贷款的行为,全力支持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双赢”。
银企对接使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看到了中小企业的蓬勃生机和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听到了企业家强烈的发展愿望和迫切的资金渴求,这也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传统观念,找到了下一步发展的空间,目前含山县工行、农行、信用联社、中行等部门正在变“等上门”为“主动上门”,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加紧落实贷款。(田斌峰、汪俊、蒋明)